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科技致富 > 综合科技
1.2万头奶牛的“智慧生活”
时间:2024-12-19, 来源:农村大众, 作者:张小倩, 阅读次数:53

牛舍里,一头头奶牛或悠闲地躺在独立“床位”上休憩,或欢快地咀嚼着饲料;牛舍外,成群结队的奶牛沐浴着夕阳,慢悠悠地从“工位”回到“床位”。在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固堤街道的寒亭优然牧业有限责任公司(以下简称“优然牧业”)内,养殖基地干净整洁、井然有序。

在这片一眼望不到头的牧场中,养育着1.2万头荷斯坦奶牛,然而,生产线上的工人仅有230人。平均每位工人要负责超500头奶牛,如此高效的管理是如何实现的呢?场长赵林杰告诉记者,在这里,工人只是辅助角色,智慧化设备才是真正的管理“主角”。

傍晚6点,一批奶牛走上了它们的挤奶“工位”——三个转盘式的挤奶台。每台挤奶台可同时容纳80头奶牛,经过人工消毒、放杯组、验奶等5个简单步骤后,短短8分钟内,就完成挤奶过程。相较于传统的养殖方式,智慧化设备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,还提高了奶牛的品质。因为每次挤奶,对奶牛而言都相当于一次全面“体检”。

每头奶牛的右耳都佩戴着一个白色耳环,这便是它们的“身份证”。在挤奶过程中,系统会通过识别这张“身份证”来检测奶牛的产奶量、采食量、运动量等信息,并生成“体检报告”推送给牧场人员。奶牛“下班”时,挤奶台的自动门会根据体检报告对它们进行分流。那些被检测出有异常项目的问题牛,会被引导进入单独通道,接受进一步的人工干预。

“泌乳期的奶牛,每天的伙食费大约要80元。”赵林杰详细解释道,“我们按照粗料和细料各占一半的比例进行混合喂养。粗料中70%是打碎后的青贮玉米,而细料则包含苜蓿、豆粕、玉米以及微量元素等。这些饲料在中央厨房被均匀搅拌后,会被装入自走式撒料车运至牛舍。”

牛舍里,一辆辆推料机器人不时穿梭其间。当饲料分布不均时,它们就会“上岗”,将那些被奶牛拱远的草料重新送回奶牛嘴边。此外,牛舍还引入物联网技术,能够自动对温度、湿度等要素进行调节。温度高于16℃时,控温风扇便会自动启动,调节棚内气温;气温高于22℃时,通道两侧的智能喷淋系统识别到奶牛后,可以喷出水雾为其增湿、降温。

优然牧业的奶牛粪便处理也十分讲究。赵林杰介绍,牛舍内装有带轨道的自动刮粪板,每小时会自动启动一次,将牛粪汇聚到集中处理区。随后,牧场利用全混式沼气厌氧发酵工艺对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,产生的沼气被用来发电;沼渣经过二次烘干、灭菌后回填到卧床中;而沼液则经过加工后变成了青贮玉米的有机肥。这样一来,就实现了牧场生态的闭环管理。

来源:农村大众

编辑:张小倩

发表评论
共有0条评论
用户名:
密码:
匿名发表

Warning: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() in /www/wwwroot/websites/nongye_sites/zwxiuf.cn/services/functions.php on line 396